“鼠标手”是因愈来愈多的人不停地在键盘上打字、移动鼠标,致使腕管综合征而得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徐洪璋副主任医师接受家庭医生采访时解释,腕管综合征是由手段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出的1组症状和体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多见的1种。几类特定人群易发“鼠标手”,6类人群易患“鼠标手” 坏习惯或致“鼠标手”,1些不良习惯也会致使“鼠标手”,同时,近些年“鼠标手”患者正在趋向低龄化,这些都需要引发重视。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徐洪璋
6类人群易得“鼠标手”
严重患者会致肌肉萎缩
徐洪璋副主任指着自己的手段解释道,“鼠标手”有1些常见症状:早期表现为
患者桡侧3个半手指麻痹、刺痛或炙烤样痛、肿胀感。但不会触及到小指,甩手可以减轻症状。入眠以后,可因出现“手麻”或炙烤痛而突然醒来;部份患者可向手或前臂放射,手或前臂会出现疼痛,严重时,感觉会消退;特别严重时,感觉会丧失,6类人群易患“鼠标手” 坏习惯或致“鼠标手”,乃至出现肌肉萎缩。
根据腕管综合征多年临床医治,徐副主任总结了易得“鼠标手”的6类人群:
1、从事反复劳损性的工作者:电钻工人、链锯工、流水线工人、产品包装工人等;
2、长时间过度使用腕部气力者:木工、厨师等;
3、常常使用电脑的工作者:记者、编辑、打字员、收银员、计算机编程等;
4、某些疾病患者:痛风、甲状腺低下、肥胖、风湿关节痛、糖尿病等;
5、其他1些特殊人群:孕妇、绝经期女性、常服口服避孕药者等;
6、腕部创伤或肿瘤患者:腕部创伤引发的骨折、脱位(桡骨下端骨折、腕骨骨折和月骨周围腕脱位等);腕管内腱鞘囊肿、神经鞘膜瘤、脂肪瘤等。
65%以上的腕管综合征由滑膜非特异性水肿引发的。
不良习惯或致“鼠标手”
写毛笔字竟然得“鼠标手”?
除6类易发人群外,哪些人也有可能出现“鼠标手呢?
1退休老人酷爱写毛笔字,1写就是几个小时,结果出现腕管综合征而到南方中西医医院救治。
这位老人不注意休息手段的坏习惯导致“鼠标手”,徐副主任以此为例,提示大家,常常使用手指和腕部气力人,1定要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每个小时就休息1下,否则不经意间“鼠标手”就找上了你。以下1些不良习惯会增加“鼠标手”病发几率,需要谨记于心。
首先常常使用电脑的人需注意:握着鼠标超过2小时以上不休息,6类人群易患“鼠标手” 坏习惯或致“鼠标手”,长时间屈伸腕令腕管压力增加,拇指、食指、中指等手段的肌腱处于疲劳中,增加“鼠标手”得病机会;还有躺床上玩手机,长时间用大拇指刷屏也增加鼠标手的病发机率。
其次要注意戒掉生活坏习惯,6类人群易患“鼠标手” 坏习惯或致“鼠标手”,如吸烟、酗酒。吸烟酗酒不但会增加“鼠标手”得病的机会,而且还会延长医治时间。
“鼠标手”趋向低龄化
谨慎你的孩子成为下1个“鼠标手”
过去“鼠标手”患者最常产生于30⑹0岁之间,徐副主任认为,现在“鼠标手”呈低龄化偏向,愈来愈多的年轻白领和青少年得“鼠标手”,主要缘由与现今的电脑手机、网络的普及有关。许多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或网络小说不能自拔;因此愈来愈多的青少年长时间用电脑或手机上网,甚到连走路吃饭时间都不放过;最值得重视的1点,1些父母把IPAD作为哄孩子的宝贝,孩子1旦哭闹,就让孩子拿IPAD玩游戏止住哭闹,致使小朋友从小就养成玩电脑游戏的习惯。
这些青少年、小朋友的行动和习惯为得“鼠标手”埋下了隐患,“现在上幼儿园的3、4岁的孩子,凑在1起交换玩得甚么电脑游戏。从小就养成这样的习惯,如果长大以后不加控制,可怎样好?”徐主任对此不无叹息。
所以,为了不让你的孩子成为下1个“鼠标手”患者,1定要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更多地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比上网更健康的爱好,让孩子对上网有较强的自手控制力,不长时间沉迷网络,有益于预防“鼠标手”。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⑶7617238
相关新闻
上一页: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有哪些症状?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