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可分为很多不同类型的骨折,每种骨折的症状和表现都不相同,那末如何进行颅骨骨折的鉴别和检查诊断呢?
颅骨骨折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1、X线平片颅骨X线检查可以肯定有无骨折和其类型,亦可根据骨折线的走行判断颅内结构的损伤情况,和合并颅内血肿的可能性,便于进1步检查和医治。
颅骨摄片时,1般应摄常规的前后位和侧位片,有凹陷骨折时,为了解其凹陷的深度应摄以骨折部位为中心的切线位。当怀疑枕骨骨折和人字缝分离时,需摄额枕半轴位或汤氏(Towne)位;如前额部着力,伤后1侧视力障碍时,应摄视神经孔位;眼眶部骨折拍柯氏位,疑诊颅底骨折时,如病情许可,应摄颏顶位。
颅盖骨折经颅骨X线检查确诊率为95%~100%,阅片时应注意骨折线的部位和分支不规则,边沿比较锋利,颅骨骨折的2种检查方法,借此可与颅骨的血管沟纹鉴别。当骨折线经过脑膜中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横窦沟或矢状中线时,应警惕合并硬膜外血肿。线形骨折也要与颅缝辨别,颅缝有特定部位,呈锯齿状,内板缝的投影亦不如骨折线清晰锋利。颅缝分离较骨折少见,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产生于人字缝、矢状窦和冠状缝,表现为颅缝明显增宽,或有颅缝错位或堆叠,两侧颅缝宽度相差1mm以上或宽度超过1.5mm即可诊断颅缝分离。颅盖部凹陷骨折可为全层或仅为内板向颅内凹陷,呈环形或星形,借切线位片了解其深度,结合临床症状分析伴发的脑损伤。
颅底骨折经X线检查确诊率仅为50%左右。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即便颅骨平片未发现骨折线,如临床表现符合,亦应肯定为颅底骨折。当骨折线经过额窦、筛窦、蝶窦和岩骨时,应注意是否是伴发脑脊液漏,并警惕这类内开放性颅骨骨折有并发颅内感染的可能。另外阅片时还要注意颅底骨折的间接征象,如颅底骨折脑脊液漏可出现鼻旁窦和(或)乳突积液表现,窦腔混浊,密度增高。鼻旁窦或乳突损伤,可于颅骨周围或颅内出现气体。颅内积气如果不是穿入骨折,则属内开放骨折。
2、颅脑CT扫描CT扫描采取视察软组织和骨质的两种窗位,将有益于颅骨平片所不能发现的骨折,特别是颅底骨折。CT扫描可显示骨折缝隙的大小、走行方向,同时可显示与骨折有关的血肿,受累肿胀的肌肉。粉碎性骨折进入脑内的骨片也可通过CT扫描3维定位而利于手术医治。CT扫描还是目前唯一能显示出脑脊液漏出部位的方法,颅骨骨折的2种检查方法。Bruce报导平扫定位率达50%,如采取碘剂脑池造影CT扫描则可达69%。扫描时应注意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方法。额窦比较好利用轴位,筛窦、蝶窦及中耳鼓室盖部的骨折视察1般采取冠状扫描。应注意的是如果有损伤脊髓的情况存在,不容易采取冠状扫描。
颅骨骨折的鉴别诊断
1、头皮血肿
皮下血肿1般体积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肿胀隆起,中央反而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颅骨骨折,需用颅骨x线摄片作鉴别。
2、眼眶损伤
眼眶损伤可以引发眶周瘀斑,也可表现为“熊猫眼”,应注意与颅骨骨折相鉴别。有眼部外伤史,眶内、结膜下出血及眼球内陷或眼球运动障碍等均提示眶周,如上颌骨、颧骨等骨折。可行CT予以鉴别。
3、中耳炎及鼻炎
中耳炎,特别是慢性中耳炎可有耳流脓的表现,鼻炎常有流清水涕的表现,这些都应与颅骨骨折引发的脑脊液耳漏和鼻漏鉴别,颅骨骨折的2种检查方法。鉴别的要点包括:外伤史、是不是发热、流出液体的性状等。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