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病人向医生诉说,每当站立或行走时间超过1小时后,就感到两小腿及足部酸胀,并有轻度腰痛。在水泥路或石板路上行走时,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医生开始推敲是腰椎管狭窄或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骨盆牵引、配戴腰围、骶管封闭等,但效果不好。后来作CT和MRI检查,发现病人腰椎并没有问题,纠缠病人多时的腰腿痛竟是因平底足引发的。
人的每只脚除足趾外,脚掌共有12块小骨,统称为附骨。它们由韧带、肌肉联结在1起,构成足弓。足弓像1座前宽后窄的微型拱桥,宽的1头有两个主要支持点,分别在拇趾和小趾的后方;窄的1头支持点是足跟。所以正常人站立时,其实不是完全“脚踏实地”,在足的内侧缘与地面之间可插入1个手指;赤脚走过布满尘土的地上留下的清晰足印,内侧总有1个半月形的缺损。“拱桥”本身具有1定的弹性,身体的重量传递到足弓后,按1定比例分配到3个支持点,同时产生轻微的变形,吸收震荡,保护脑、脊髓和胸、腹腔的器官。在高低不平的地面行走,3点可以保持身体的重心安稳。向上凹陷的足弓穹窿能够“抓”住地面,利于行走。
足弓塌陷即称为扁平足。正常人体重经腰椎向下传至两下肢,直到双足。扁平足可以使这类负重力线产生变化,步态沉重缺少弹性,从而加重腰椎的负担,扁平足竟能致腰痛。时间久了,可造成腰肌劳损、韧带弹性下落、腰椎骨质增生等病理性改变,引发或加重腰腿疼痛症状。双足由于缺少弹性,长时间站立、行走后容易酸胀、疲劳,有时乃至产生水肿,弹跳和负重能力也差。塌陷的足弓还可能压迫血管神经,使足底麻痹、疼痛、怕冷。年纪大了,又容易产生创伤性关节炎、骨质增生,使关节间隙狭窄,更加重足痛,影响站立、行走。另外,扁平足也能够使髋关节和膝关节负重增大,遭到损伤,产生腿痛症状。因此,在对腰痛患者进行腰部检查的同时,不要忘了脚上的毛病也多是引发缘由。如腰痛确为扁平足所引发,除按1般腰痛进行休息、牵引、理疗、推拿、封闭等医治外,要注意解决扁平足的问题。
产生扁平足的缘由主要有两个。1个是先天因素,如父母得了扁平足,他们的孩子产生扁平足的可能性就大1些。其次是后天因素。发育中的儿童如果营养不足,休息不够,站立行走超过限度,可能使本来不够成熟、坚强的肌肉、韧带产生劳损,支持不住足弓,渐渐塌陷,终究构成扁平足。另外,小儿麻痹症也可以使小腿部分肌肉瘫痪或外伤,造成扁平足。
预防扁平足,应保证儿童有充足的营养。避免太久站立、行走,特别是负重行走过量。疲劳后要及时休息,用热水泡脚,帮助恢复。选购鞋子要注意宽松、合脚,扁平足竟能致腰痛,鞋底不滑,鞋尖不窄,鞋跟宽而不高,鞋帮松软,鞋腰稍窄。
对家族中有扁平足病人的儿童,扁平足竟能致腰痛,或有初期扁平足症状的儿童,要加强锻炼足部肌肉。逐日练习作足底外缘着地行走2~3次,每次5分钟。如能在沙堆上锻炼比较好。也可在逐日洗澡时,在水中放1些鹅卵石、小玩具之类,让儿童用足趾反复“抓起”放下,或在临睡前仰卧床上用足趾“抓”被单、衣物。
早期扁平足患儿经医生诊视,可穿平足改正鞋。症状严重的由医生在麻醉下手法改正,用石膏固定1段时间后再进行功能锻炼。特别严重的,到年龄稍大后再行手术医治。
相关新闻
上一页:腰肌劳损 我该拿你怎么办
下一页:肩周炎治疗需要走出的四个误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