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简称SA)是1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特点为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量和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本病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还有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取得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铁利用不良,血红素合成障碍和红细胞无效生成是本病病发的主要环节。与血红素合成有关的各种酶和辅酶的缺少,活性减低和活性受阻是本病的病发机理。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症状体症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1、遗传性多为青少年、男性及有家族史;取得性常无家族史。原发性,无缘由,多于50岁以上病发,形成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因素?。继发性多见于用异烟胼、比秦山胺、氯酶素及抗癌药时间太长后病发。亦可见于肿瘤及骨髓增生性疾病。
2、病发缓慢,贫血为本病主要症状与体征。常有皮肤苍白,部份病人皮肤呈暗黑色。软弱,动则心悸、气促。
3、肝脾轻度肿大,后期产生血色病时(即含铁血黄素沉积症)肝脾肿大显著。
4、产生血色病时可出现心、肾、肝、肺功能不全,少数可产生糖尿病。
5、血象:1般为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在70⑼0g/L)少数为重度贫血(血红蛋白30⑹0g/L)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幼稚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多数正常。
6、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病态造血现象,胞浆可见空泡、浆量少,缺少血红蛋白形成,铁染色可见铁粒幼红细胞增多,出现环状铁粒幼红细胞,是本病特点,具有诊断意义,形成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因素?。粒系及巨核系正常。
7、血清铁和铁蛋白饱和度、血浆铁转换率、红细胞游离原卜琳增高。血清铁结协力、铁利用率下降,形成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因素?。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梅积分减低。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疾病病因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原发性,在生后或工作环境中还没有能找到引发这类贫血的缘由;
2、继发性,也称为维生素B6反应型铁粒幼细胞贫血,1些药物如异烟肼、丝霉素、吡嗪酰胺、铅、氯霉素、酒精、抗癌药如氮芥、硫唑哂呤等都可引发铁代谢紊乱,致红细胞利用铁障碍;
3、某些疾病可致使铁代谢异常,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白血病、淋巴瘤、和其它系统的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卟啉病、恶性贫血、吸收不良综合症、溶血性贫血、黏液性水肿等,这些疾病可引发铁代谢异常,而并发铁粒幼细胞贫血。
血红蛋白是在红细胞浆中有1种微小结构叫线粒体内合成,血红蛋白分两部分,即含铁团体和珠蛋白部份,铁粒幼细胞贫血所有的缘由都是影响含铁团体部分的构成,不影响珠蛋白的构成。由于血红蛋白含在细胞浆中,故这类疾病时主要是红细胞浆量减少,细胞其他部份如胞核和胞浆中1些结构是正常的。
相关新闻
下一页:治疗老人关节炎的两点误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