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节病是什么?预防方法有哪些?!

2017-07-24 09:19:38 来源:
分享:

大骨节病是指1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国内又叫矮人病、算盘珠病等,国际医学界称为Kaschin-Beck病。大骨节病在国外主要散布于西伯利亚东部和朝鲜北部,在我国散布范围大,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区均有病发,主要产生于黑、吉、辽、陕、晋等省,多散布于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少见。各个年龄组都可病发,以儿童和青少年多发,成人很少病发,性别无明显差异。那么,针对这类疾病有哪些预防方法呢?

病因

大骨节病的病因至今不明。曾怀疑为口慢性中毒而至,但未被证实。多数人认为可能与谷物中的致病霉菌有关。动物实验:凡用带有致病霉菌的谷物饲养的动物,其骨骼中所出现的病理改变与大关节病类似。致病霉菌可能为留镰刀菌,仍未完全证实。

大骨节病的分型

1、干骼型

以干骼端改变成主,包括临时钙化带变薄、模糊、中断、消失,干骼端出现凹陷、硬化等。干骺型产生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反应骺板软骨坏死后的继发变化,代表大骨节病较早的侵害,临床症状多为阴性或非常轻微。干骺型的X线变化除很明显的硬化在非病区儿童中较少见外,其他征象都可在非病区儿童中出现。因此在同1地区没有发现Ⅰ度以上典型病例的情况下,不宜仅凭某几点干骺端X线改变救治断为本病。前面谈过的日本发现的所谓大骨节病,就是由于没有充分注意到这1点。

2、干骺骨骺型

除上述干骼端变化外,骨骺也有变化,如骨骺常呈锥状或其他变形,嵌入凹陷的干骺端等。此型多产生于学龄及青春期,反应骺板软骨的1部份产生全层坏死,其干骺侧和骺核侧同时有生长障碍和骨质变化,局部骺板早期穿通化骨。这是干骺型的进1步发展。

3、骨端型

以骨端改变成主,包括骨性关节面模糊不整、变薄、中断、凹陷变形、硬化、乃至碎裂等改变。多产生于学龄儿童至青春期以后年龄段,反应关节软骨深层坏死继发的骨质改变。骨真个变化发展较慢,合并其他关节侵害多。骨端出现变化的诊断意义比干骺真个变化更重要,更具有特异性,大骨节病是什么?预防方法有哪些?。

4、骨关节型

见于骺线闭合、骺板软骨消失以后,包括骨关节面的严重破坏、凹凸不平、增僵硬化、骨刺构成、骨质碎裂、囊性变、骨端粗大畸形等改变。常累及多关节,X线所见类似退行性(增生性)关节病,是本病的晚期表现。

除以上4型外,最近几年还有人增加干骺骨端型、干骺骨骺骨端型等。

怎样预防大骨节病

1、改进水质

针对病区居民饮水矿化度较低、自然污染较重的情况,应努力改进水质。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打深井,或引水质好的泉水入村。应加强对饮水源的保护,避免污染。水质不良、有机物含量高者可因地制宜修建滤水设施,集中滤过,统1供水。

2、改良粮食质量

针对病区居民食品单调、偏食情况,应提倡应农作物种植多样经和食品多样化。北方有水利条件的病区可以改旱田为水田,把以玉米或小麦为主的主食改成以大米为主。人粮食的收割、运输至储存贮存,都要及时充分晾晒或烘干,避免粮食霉变。谷物磨粉前后,也应保养充分干燥,以遏制霉菌的繁殖和产生毒素。

3、补硒

这是针对病区土壤、农作物分硒而采取的措施。作为大面积投硒预防,可斟酌农作物喷硒。例如在小麦或玉米的扬花期前后,向叶面喷洒亚硒酸钠水溶液2—3次,每次每亩地喷水剂10—25mg,大骨节病是什么?预防方法有哪些?,内含亚硒酸钠1g。还可给盆硒土壤施氮、磷、硒复合肥料,相当每亩农田施用含15g左右亚硒酸钠的硒肥。初步实验表明,1次施硒后3年内均能提高粮食中的硒含量,没必要年年施肥。固然这需要对土壤、食粮中的硒含量进行监测,以保证硒肥的公道使用。

大范围补硒党政军可在食盐中加硒。硒盐配制方法是,每吨盐加入亚硒酸钠15g,搅捧均匀。这和碘盐预防碘缺少病1样,也是1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分享:
  • 疾病查询
  • 快速问答
  • 疾病专题